红色驿站陈列的展品。(每日甘肃网记者韦德占/摄)
每日甘肃网兰州讯(记者韦德占 实习生张珊)9月19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记者团走进兰州市七里河区魏岭乡沈家岭村,挖掘展现这片陇原大地上红色血脉孕育出的动人篇章。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魏岭乡沈家岭村是著名的红色村庄,是解放兰州战役沈家岭战场遗址所在地。在二十世纪的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兰州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军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城市攻坚战,也是解放大西北时与国民党马步芳集团最关键、最激烈的一次战略决战。沈家岭工事之坚固、敌人之凶悍、地形之复杂,均属前所未有,固有“兰州锁钥”之称。
近年来,红色旅游兴起,沈家岭村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以“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建起了红色文化长廊、陈列室、战地医院、红色文化驿站、战壕遗址、农家乐等景点,并持续开展了“一月一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使沈家岭红色教育基地初具雏形。
李正福讲述革命英雄的故事。(每日甘肃网记者韦德占/摄)
李正福收集的300多名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每日甘肃网记者韦德占/摄)
红色基因代代传
1949年8月25日,兰州战役打响。其中,沈家岭战斗是整个解放兰州战役中解放军进攻难度最大、战斗最为惨烈和残酷的战斗,伤亡达3000多人,仅壮烈牺牲的团职干部就有8人,是11师作战史上最过硬、最光辉的一战。
沈家岭村75岁的老人李厚功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他回忆:“当年我只有十岁,我们都很怕马步芳的部队,村里好多人听到马步芳来了,都躲了起来,马步芳的部队还抢占老百姓的房子。”
李厚功回忆:“解放军对老百姓们都很好,和马步芳的部队不一样,我们都很欢迎他们,我们的生活比起马步芳在的时候有了很大的改善。”
另一位古稀老人李正福唱起了当时传遍村庄的一首童谣:“三八盖,铁盖盖,专打马刽子的老太太……”
李正福告诉记者,几十年来,他收集了300多名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并用手抄和讲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铭记英雄先烈的事迹,继承先烈们的遗志。”李正福老人坚定地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牢记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从2006年至2012年6年的时间里,老人自发前去打扫兰州烈士陵园,每天从家到陵园用时两小时,往返十公里,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在记者采访中,李正福还唱起了自己编写的山歌《十唱共产党》。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是沈家岭村脱贫工作的一大亮点。2015年3月31日,中共兰州市七里河区委员会在沈家岭村举行了沈家岭红色教育基地的揭牌仪式,大力挖掘沈家岭红色文化资源,在推进沈家岭红色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目前,沈家岭教育基地发展规划正在稳步开展,这对于加强革命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感情,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带动全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的重要意义。
村干部孙延忠说:“我们时刻牢记着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村子这几年的发展十分迅速,我们新建了文化广场,既宣传沈家岭的战斗历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也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村民的收入原来仅仅依靠种植玉米,百合等,现在我们现在不断修复沈家岭遗址,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不但宣扬了长征精神,还增加了村民收入。”
据了解,沈家岭正在加快实施南部山区的开发,打造旅游精品线路,鼓励支持贫困户发展农家乐。
蓬勃发展中的沈家岭
贫困户圆了“新居梦”。(每日甘肃网记者韦德占/摄)
近年来,沈家岭村不断攻坚克难,探索致富道路,根据自身情况,建立“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开辟扶贫新道路。 2016年1月,兰州沈家岭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这是一个集种养殖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就坚持“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在村支部的牵头下,建立了合作社和贫困户稳定利益联结机制,统一组织生产,统一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统一进行产品销售等帮助困难户解决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政府补助、银行发放贷款等方式,引导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合作社带头人高俊霞说:“结合国家的扶贫政策和沈家岭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信心十足,带领贫困户抱团发展脱贫致富,是我们全村人共同的目标。”
“贫困户最大的‘拦路虎’就是发展产业的资金,通过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降低成本,更好的支持和帮助村民脱贫致富。”高俊霞说,目前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吸纳全村贫困户36户,养鸡2000余只,同时种植百合、土豆等农作物。
除此之外,沈家岭实施移民搬迁安置,让贫困户圆了“新居梦”。刚刚建起新居的朱元宝说:“我家房子是6月份盖的,政府补贴了5万元,我自己掏了两万元就建起了新居。”
“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兰州七里河区魏岭乡沈家村的村民始终牢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全村村民齐心协力,啃下贫困这块“硬骨头”,走实扶贫之路,积极发扬“长征精神”,在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地方继续走着他们的“长征路”。
(责任编辑 :景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