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四川这3个县干了什么,贫困发生率“刷刷刷”地降?

2016年09月20日 12:43   来源:四川发布   

  2016年已经过去3/4,四川年初确定的脱贫攻坚5个“摘帽县”,如今情况如何了?据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消息,截至8月底,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3个县市区已达到摘帽“硬标准”。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贫困发生率分别是1.24%、1.8%、1.29%,均已达到国家规定的摘帽标准。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梳理发现,这些数值在3地均实现大幅下降。

  打响脱贫攻坚战,它们究竟做了啥?

  广安区:脱贫摘帽有三大“法宝”

  今年,正好是广安区带上“国贫县”帽子的第30个年头。按照中央和省上的要求,今年4月,“资深”贫困县的广安区被列为全省5个率先摘帽县之一。最新数据显示,广安区贫困发生率仅为1.24%,远低于国家规定的3%的申请退出标准。值得关注的是,今年7月,广安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59%,而这一数值在2014年还是6.9%。

  不禁要问,这些年广安区做了什么,贫困发生率降得如此猛?

  据广安日报报道,广安区扶贫移民局精扶办主任周业林,每次到贫困户家中走访,都习惯掏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通过二维码,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帮扶责任人、帮扶记录等关键信息在手机上一目了然。这只是广安区引入大数据等对贫困用户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缩影。

  这些年,广安区围绕“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其中一些措施让人眼前一亮。

  一是刚刚所说的建立“二维码”精细化管理平台,该区引入大数据、云平台等先进技术,建立贫困户二维码识别管理平台,将贫困户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帮扶记录、帮扶成效等信息全部生成二维码,由专人负责对录入信息及时更新维护,加大工作透明度,提升动态管理效率。

  互联网+扶贫效果显现,不仅帮扶措施落实情况更清晰了,脱贫攻坚惠民政策也第一时间通知到了“人”上,农村电商也跟着火起来了。

  二是探索集中托养模式,解决了重病、重残贫困家庭后顾之忧。今年3月,广安区试点“集中供养”模式,该模式将没有自理能力的贫困群众集中到一起照料,根据自愿周一到周五住在中心,周末家人接回家。钱从哪里来?贫困群众住哪里?针对这些问题,广安区决定由乡镇或村为实施主体,综合政府政策性补贴、社会爱心捐赠等,利用村级活动阵地或租用农村闲置房屋,对重病、重残贫困人口进行集中托养,解放重大疾病和重度残疾贫困家庭劳动力。

  三是推行痕迹管理和任务清单,今年初,广安市在广安区试点脱贫攻坚工作过程追踪和台账化管理,对每个贫困户量身定制一本《精准扶贫痕迹管理记录簿》,涵盖贫困户基本信息、家庭年收入、帮扶规划方案、精准帮扶痕迹记录等信息,全程反映脱贫动态。目前痕迹管理已在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三个今年要“摘帽”的区(市)推行,同时,该区还制作《已脱贫户基本现状调查表》,详细记录脱贫户人均收入及“两不愁、三保障”等提升改善情况,真实反映脱贫成效,使脱贫验收的基础更加牢靠。

  脱贫也要创新,这三个办法,是“国贫县”广安区脱贫摘帽的“法宝”。

  前锋区:“私人定制”脱贫路径

  广安前锋区是2013年2月设立的新区,基础薄弱。资料显示,建区之初,全区贫困人口3.99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3.2%,之后三年,发展迅猛,贫困发生率直线下降,2014年贫困发生率达7.3%;2015年末,贫困发生率降至2.18%;而最新数据显示,该区贫困发生率为1.8%;前锋区决策层更是喊出了“贫困发生率降至0.9%”的2016年目标,据了解,今年前锋区将完成18个贫困村、687户贫困户、2049名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

  要致富,先修路……前锋区将新改建农村公路35公里等项目作为2016年重点攻坚工程之一。解决基础设施问题,就等于打掉了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这是前锋区形成的基本共识。2015年2月,龙滩镇新生村首批整村推进脱贫村,包括修路、整治山平塘等在内的一大批精准扶贫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实施。2016年,前锋区将资金“打捆”,集中力量解决交通难、饮水难、用电难等贫困地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全面推进安全饮水工程、改厨改厕改圈工程、宽带乡村工程……

  伴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产业、乡村旅游等也渐渐发展起来,这为脱贫攻坚夯实了基础。

  “私人定制”脱贫路径是前锋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另一亮点,近年来,前锋区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致贫原因,悉心把脉寻“病因”,“私人定制”脱贫路径。

  例如,通过对贫困农户家庭人口、主要致贫原因等信息进行详细登记,找到致贫原因,再结合实际对贫困户实施“保姆式”帮扶。

  针对因病致贫的困难家庭,该区抛出一连串医疗卫生扶贫“红包”,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再如,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困难群众,全面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织密筑牢最低生活保障网。

  “土地入股、参与分红”是前锋区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另一大亮点,前锋区充分发挥禾诚林业等农业龙头企业、成立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通过合作分成的产业发展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例如,2015年11月,广兴镇寨坪村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村民用土地入股,到专业合作社当产业工人,“两份收益”让不少群众脱了贫。

  华蓥市:脱贫攻坚有四大创新模式

  据四川农村日报3月28日报道,当时统计华蓥市共有贫困村25个、贫困人口5000户12849人,贫困率达5%以上,而最新数据显示,华蓥市贫困发生率仅为1.29%。该区设定目标,2017年,全市所有贫困村“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华蓥市的“法宝”是啥?

  “共管协同、资源统筹、差异扶贫、多效巩固”被称为华蓥市的“四大模式”。

  该市成立了书记市长“双组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出台《十一大扶贫专项方案2016年任务清单》,将专项扶贫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同时,还建立了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机制和“一票否决”等“逗硬”措施。

  扶贫资金从哪来?华蓥市的“绝招”是从多点分散向打捆整合转变。设立专项资金,每年由财政安排5000万元专项用于脱贫攻坚;整合项目资金,如整合异地扶贫搬迁、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项目资金;同时,引导社会资金,鼓励民营企业和社会人士通过投资、捐赠等多种形式投入脱贫攻坚。

  “输血助懒”向“造血扶智”转变,逐步改变“输血”式扶贫。如,实施人才扶贫专项培育和产业人才技能提升,让贫困户掌握实用性技能。引导“输血造血”和“强筋健骨”型贫困户走“企业+基地+专合社(种养大户)+贫困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针对因病、因残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占绝大多数的情况,实施“政策兜底”的脱贫帮扶措施。

  扶贫不只在农村,城镇也不能落下!华蓥市在广安率先将城镇扶贫纳入专项行动,对175户354名城镇贫困对象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公租房租房补贴、医疗救助、教育资助、就业扶持等五大政策帮扶措施。 (综合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广安日报等)

 

 

 


(责任编辑:高原)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