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六盘水市“三变”改革引领产业发展

2016年09月18日 1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水城县产业化扶贫养鹅项目

  农民变股东激发产业扶贫内生动力

  “地是我的,股份我也有,每天还能挣100块钱,以前想都不敢想。”六盘水市水城县米箩乡俄戛村营上组的村民唐仕芬乐开了怀。当了半辈子农民的唐仕芬,现在有了两个新身份—“新股民”和“职业农民”。

  2012年后,她把家里的3亩土地入股到企业种植猕猴桃,除每年固定领到1800多元的红利,猕猴桃达产后还可以拿到分红。

  唐仕芬从农民到股东的演变,得益于“三变”改革激发的产业扶贫内生动力。2012年,贵州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看中米箩镇良好的气候条件、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决定在当地流转土地种猕猴桃,雇村民到种植基地干活。“村民是以‘局外人’的身份给我们干活,没有积极性,种植效果并不好,当年就损失惨重。”该公司总经理胡君说,“因为土地流转给公司了,村民到基地干活只当是给老板打工,他们有土地租金保底,做一天能得一天工钱就赚了,公司赚钱或亏损对他们没多大影响,‘干好干坏、干多干少’都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润恒农业发展公司思考着转变原有的运营模式,想办法让村民干活更卖力更上心。随后决定尝试让村民“入股”: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每年每亩有保底分红,挂果后还有利润分成。在此基础上,公司将基地集中分片划包给懂技术、有劳动能力的入股农户进行管理,每亩地块给予承包村民30%股权。

  入股很快得到了当地农户的认可。“‘入股’改变了以往公司与农户‘分灶’吃饭的格局,公司与农户之间也从雇佣式的‘矛盾体’变成了利益共同体,不仅让入股农户的收益有了多重保障,更能让公司从生产管理中逐渐‘脱身’,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后期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开拓上。”胡君说。基于这样的发展模式,今年,无论是猕猴桃管护,还是猕猴桃果实,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今,该基地的猕猴桃已大面积投产,产品畅销省外市场。

  据了解,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让农民入股分红的经营模式已覆盖农户1000余户、2600余人。

  与润恒农业公司一样,2012年5月,盘县普古乡舍烹村农民企业家陶正学返回家乡成立了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现代科技农业为核心,依托娘娘山湿地,致力于打造一个集“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园区。

  合作社以“三变”模式改革吸纳会员,发展刺梨、猕猴桃、红豆杉、蓝莓等特色产业。村民可用土地入股,也可以现金入股,每股20万元,没有资金的,农户自筹10万元,陶正学借给他们10万元。在陶正学的带领下,普故乡及周边乡镇8个村庄加入到娘娘山农业产业园区,并组建了联村党委。如今,该合作社已吸收460余户村民加入。

  随着园区投产,舍烹村村民的收入年年提高,2015年,该村人均收入达到1.1万元左右。

  和他们一样,如今,在六盘水市,共有38.89万户128.25万农民通过入股变为股东,其中带动贫困户11.16万户33.17万人。六盘水市市长周荣说,两年多来,我们始终把“三变”改革作为农村改革的“牛鼻子”、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作为精准脱贫攻坚的“新引擎”,通过“三变”改革,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加快实现了“贫者有其股”,不断打造“股份农民”,不但解决了弱能、失能群体增收途径少的难题,还统筹推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有力推进了产业扶贫。

  的确,在“三变”农村改革中,催生农民致富、产业发展的同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根据介绍,一直以来,六盘水市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截止2013年底,该“空壳村”占比高达53.8%,严重制约了全面小康进程。2014年以来,六盘水市深入开展“三变”改革,着力破解集体经济发展难题,走出了一条以改革促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截止2015年,全市新增村集体经济1.08亿元,累计达到2.7亿元,全面消除了“空壳村”,形成了村村有实体的格局。

  而且在产业扶贫中,为了更好地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六盘水市注重发挥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作用和首创精神,通过教育培训,素质技能提升等,充分激活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劳动潜能,创造价值增收致富;围绕农民土地入股后,农民去哪里的问题,积极引导经营主体吸纳农民就近就业;引导农民将资产、资金、技术、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入股经营主体成为股东,突破分散农户难以对接市场的瓶颈,让农民直接成为农村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上的投资者和受益人。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