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六盘水市“三变”改革引领产业发展

2016年09月18日 1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位于郎岱园区农业产业化扶贫项目——中药材种植基地

  资金变股金破解产业扶贫融资瓶颈

  秋天,尽管天空中飘着小雨,但走在六盘水大地,不仅可以看到苍翠的核桃、茶叶,还可以欣赏到一排排白色杆子穿插的绿色猕猴桃,更有那金黄耀眼的刺梨……一个个产业带不断向远方延伸,产业深处,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楼拔地而起,一个个致富后的农民喜笑颜开,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产业规模化发展,已然成为六盘水市最美的风景。而该市如何突破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实现集聚式?李再勇说:“长期以来,涉农资金投入分散、效益不高等问题困扰着产业规模化,我市在推进产业化扶贫进程中,充分整合农村扶贫资金、财政资金、社会资金,采用集中投入、产业带动、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方式,集中入股经营主体,打造645个产业平台,让资金投入从‘分散’变‘集中’、从‘输血’变‘造血’,放大资金使用效益,破解产业扶贫融资难题,探索了‘三变+金融+扶贫’等模式。”

  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财政投入到农村的生产发展类资金、农业生态修复和治理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村集体发展资金等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的股金,入股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按股份获得收益。同时,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撬动一家一户的分散资金、社会资金、金融资本参与到农村发展平台上来,着力发展猕猴桃、刺梨、蓝莓等特色农业,用规模资金推动规模化发展。

  六枝特区郎岱镇猕猴桃产业园区覆盖郎岱镇五个行政村,涉及农户1.7万户,其中贫困户4532人。该镇园区建设的300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作为农户股份入股到天地人和公司,鼓励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共同占股20%,产生利润由土地流转农户和贫困农户共同分红。把财政扶持资金变成村民股金、土地变成股权、持有流转土地的农户和全镇的贫困户变成股民。产生的红利成为专项基金,设立专门账户,由农户代表、特区扶贫局、镇政府、园区代表等组成基金管理小组共同监管,贫困农户和区域农民共同享受扶贫基金。

  而钟山区利用市中心城区黄金地段建设高标准智能停车场,引导贫困群众通过“特惠贷”等形式参与停车场建设经营,在特惠贷中创新模式,将户贷变为人人贷,由以前每户可贷5万元,改为每个贫困人口均能享受到5万元、3年期免抵押担保、政府贴息的“特惠贷”贷款。政府将优质资源让利于贫困农户,引导贫困农户将贷款资金投入参与市中心城区停车场项目建设,在政府财政贴息的基础上,每年参与分红,第一年8%,第二年10%、第三年12%,每名贫困人口三年下来可获得15000元的收入。实现了贫困户贷款资金的保值增值和收益的稳定性,规避了市场风险,实现托底保障。在入股停车场中,该区采取“三变+金融+扶贫”模式,共规划建设35个立体停车场,对该区14409名农村贫困人口全覆盖,实现人人有产业、人人有收入、人人可脱贫。目前已发放首批参与城市5个停车场项目分红600万元,受益贫困人口1500人。

  大河镇渡口社区村民曹运江在“三变+金融+扶贫”智能停车场项目启动建设后,他个人筹资5万元入股到富康路停车场建设,成为该停车场的股东之一。在停车场施工建设期间,他就到停车场打零工,每天收入110元。停车场建成后,钟山区物管公司又将曹运江聘用为停车场保安,他的身份一下从原来的农民变成了安保人员,曹运江不仅能在停车场盈利中按比例拿到分红,每月还有2000多元的工资收入。曹运江说:“以前靠种点包谷、洋芋维持生活,生活比较困难。现在我不仅是停车场员工,更是股东咯!有了固定收入,我的日子越来越好过,像这种日子以前我想都不敢想。”

  钟山区物管公司总经理赵泽荣说,在政府的引导下,老百姓自愿把5万块钱入股参与到物管公司经营的停车场的项目中来,按照五年期,第一年老百姓能保底分红8%、第二年能分红10%,第三年分红12%,第四年分红8%,第五年就按照1:1.5出资额的方式退出,这样的话作为企业本身来说,第一个就是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解决了企业自身的发展问题,同时能带动钟山区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钟山区区委书记张涛说:“通过这种模式,有效促进资源共享,破解资金难题,加速城市体化进程,推动了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促进了城市配套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有效助推实现城乡贫困群众人人有产业,人人有收入,人人可脱贫。”

  目前,钟山区区仍有贫困村22个,其中一类贫困村12个、二类贫困村5个、三类贫困村5个,有贫困人口14409人,贫困发生率为8.9%。为解决贫困群众缺资源、就业难、增收难等问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钟山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城市支持农村”的思路,坚持以“三变”改革为引领,创新“三变+金融+扶贫”模式,推动金融政策和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助推精准扶贫、有效脱贫。

  为了破解日产业发展融资难题,盘县采取“211模式”,即融资平台公司+金融机构2家企业帮扶1个乡镇,每年投资不少于1亿元,由旅文投公司和农业银行投资2.1亿元,在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温泉小镇、“三变”街、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项目,村集体以8万平方米水面、3817亩生态林、320亩湿地等入股,村集体和村民共同享有股份收益,仅基础设施入股这一项的收入,2015年舍烹村农民人均增收就达900元以上,目前,盘县“211模式”已在全市融资平台公司试点推广。

  如今,六盘水市形成了多种方式破解产业扶贫融资难题,2014年以来,该市争取中央和省的支持,建立400亿元“三变”扶贫产业基金;通过垂直和平面整合,以6.5亿元财政资金引导1.21亿元村级集体资金、2.94亿元农民分散资金、39.4亿元社会资金,集中投入打造了645个产业平台,有力放大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