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兴义万峰林旅游扶贫创新示范区——留住绿水青山 赚来金山银山
本报记者 黄诚克
将祖祖辈辈耕种的好田好土拿来栽花和养马,对居住在兴义万峰林景区内的双生村村民而言,以前是遥不可及的事。虽然居住在“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的万峰林景区核心区内,双生村却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落,村民日常生计全部依赖土地。这些年来,景区日渐火热的旅游对村里影响有限,大家的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
首届山地旅游在兴义成功举办,让双生村出现了转机。
今年以来,兴义市借助山地旅游大会东风,启动建设万峰林旅游扶贫创新示范区,双生村被纳入其中。根据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际山地旅游城市的总体安排,兴义市在万峰林景区内实施“千户万亩花海”和“花海跑马场”等项目建设。随着项目落户,村里的土地被流转,1500元一亩的土地租金和日常务工收入迅疾使村民的日子有了改观。尤为重要的是,根据对贫困农户全覆盖的思路,“花海跑马场”项目的运营管理由村里的贫困农户全程参与完成,由兴义市旅游集团出资完成马道和马厩的建设、购买马匹,并派专人指导农户饲养,交给农户自主经营管理。
端上了旅游这个“金饭碗”,双生村村民的日子开始红火起来。像双生村一样,在兴义市万峰林旅游扶贫创新示范区建设辐射带动下,截至9月,示范区覆盖的建档立卡264户贫困户已整体脱贫,人均收入3500元以上,年底预计可超过4000元,高于国家贫困线标准。
兴义万峰林旅游扶贫创新示范区总面积76.18平方公里,涵盖万峰林核心景区、万峰林街道办瓮本村和则戎乡“贵州精神”展示长廊3个区域。示范区总人口249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1%,建档立卡贫困户264户,兜底贫困户240户。
根据“深度、中度、轻度”梯度原则,兴义市提出,力争通过3年努力,在示范区框架下,建成三个世界级的旅游扶贫国际案例区。在示范区建设中,兴义市以旅游扶贫为主线,综合采取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医疗扶贫等扶贫措施,以万峰林旅游集团公司、兴义首草谷中药材有限公司等市场主体为依托,将示范区农户土地、闲置房屋、荒山荒坡等资源和劳动力、闲散资金、“特惠贷”资金入股公司,入股农户全程参与公司生产、 (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务工、经营、管理全过程,实现全生命周期得利、全产业链条分红,真正实现村民变股民。
万峰林核心景区5268户农户共流转土地8200亩入股万峰林旅游集团公司,实施万亩花海、扶贫示范基地建设,人均通过租金、务工、管理、分红等增收2000元左右。万峰林中纳灰村110户农户流转房屋45000平方米入股万峰林旅游集团公司,实施精品民宿客栈及商业配套建设,户均通过租金、务工、管理、分红等增收20000元以上。万峰林瓮本村47户贫困户通过“农户+合作社+公司”模式,以“特惠贷”资金入股万峰林旅游集团公司,年均每户以12%的利率分红,今年每户已获首期红利6000元;则戎冷洞等村30户贫困户通过“农户+合作社+公司”模式,以“特惠贷”资金入股兴义首草谷中药材有限公司,年均每户以10%的利率分红。
对示范区各村的能工巧匠、民族文化传承人等进行全面排查和统计,兴义市相关部门引导村民发展刺绣、银饰、文物仿古复制、木雕、藤编、竹编、草编、石雕、糠包等手工艺产业。眼下已在万福等村培养竹编等手艺人40人、“绣娘”50人、青铜器仿古复制经营户1户、银饰加工经营户1户,年总收入100万元左右。在瓮本村石龙等组培养40户贫困户发展藤编、竹编、木雕、石雕、古法酿酒等手工产业,年总收入80万元左右。万峰林旅游集团公司与手工农户签订销售协议,通过公司及电商平台,向景区游客和对外进行销售。
长期以来,万峰林核心景区一直承担着景区和城区生活资料的补给职能,核心景区内部分土地通过“三变”流转进行万亩花海和扶贫示范基地建设后,其承担的生活资料补给职能转由瓮本村承担。瓮本村采取“农户+合作社”对接景区农家乐、客栈、城区农贸市场的模式,实现村里由传统的农业村变为景区和城区生活资料补给基地。全村14个组500户农户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1100亩,林下和庭院养禽15000羽。翁本村石陇组组长郭守香告诉记者,全组目前有40余户农户种植五星枇杷、皇帝柑、柿花、桃李、芭蕉等果树150亩,并在林下及周围石山荒坡种植野菜200亩,在林下实施小规模生态养禽2000羽,年人均增收1100元左右。
在全面保护中打造适度开发的兴义市万峰林调研旅游扶贫创新示范区,既留住了青山绿水,也赚来了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