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安徽高校多举措帮扶 不让一个贫困新生“掉队”

2016年09月14日 14:31   来源:安徽日报   

  本报记者 陈婉婉

  目前,我省各高校迎新工作渐近尾声。省教育厅在今年高招结束时致全社会的感谢信中曾公开承诺:“已经在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尽可能帮助每一位困难考生,保证不让经济困难的枷锁束缚你追求真理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翅膀。”记者近日走访部分高校,了解针对贫困新生的帮扶举措。

  助学贷款,打消经济顾虑

  家住蒙城县的庞梦云,今年考上了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每学年学费11000元,这对于一个务农的家庭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经济负担。但很快她就松了口气,因为她了解到了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开学前夕,她在父亲的陪同下,前往家门口的农村商业银行网点,顺利办下国家助学贷款,这样在校期间每年可以获得6000元免息助学贷款,大大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

  据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调研员曹玉建介绍,大学生的经济压力主要来自于学费,为家庭困难学生解决学费难题,我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自8月1日起全面启动。今年全省共设198个受理点,覆盖全省所有行政区域,确保困难学生“应贷尽贷”。截至9月12日,全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已受理20.1万人。

  从2002年到2008年,我省金融机构发放的国家助学贷款包括生源地贷款和校园地贷款。从2008年开始,我省全面实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目前这项工作分别由国家开发银行安徽省分行和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两家银行办理。相比校园地贷款,生源地贷款是由学生在户籍所在县、区申请办理,学生所在地的工作人员对学生及其家庭信息的掌握更及时准确,贷后管理等工作更便捷。 2008年以来,我省已累计发放助学贷款62亿元、100万人次,还款率近100%。

  除生源地助学贷款外,各高校还开通了“绿色通道”,对于没有完成办理贷款的学生,采取学生申请缓交学费,先保障顺利入学的措施,帮助每一位新生顺利到校上课。此外,各校贫困生还可获得国家奖助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勤工助学岗位等帮扶方式,保障入学后的生活费。

  心理扶助,跨过心理门槛

  当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心理扶助作为贫困生扶助的一个重要方面来开展。安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蒋善告诉记者,近年来,贫困新生来心理咨询的不再是个案,渐渐形成群体。他们出现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因为家庭贫困导致的自我评价低,自卑,感觉总是不如别人,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因为不自信,害怕与人交流交往,回避社会交际;渴望爱情,但因为家境贫困,感觉不配谈爱情,也不敢恋爱,极度压抑等方面。发现此类问题时,学校专业人员都会在第一时间积极干预,帮助疏导,尽力做到使每一个贫困生心理不贫困,做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大学生。安徽师范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也开展了类似新生心理调查,及时从心理上帮助贫困新生们“不掉队”。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生增强自信,建立成熟、健全的自我认知系统,是各高校不容忽视的任务。新生入学后,各校应注重校园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倡导每一位大学生提升自己的精神文化水平,丰富自己内在精神生活,消除贫困生精神上的贫困“烙印”。

  制度保障,延续后期帮扶

  新生顺利入学后,并不意味着大学四年就顺利无忧了。相反,在读书期间,还会有新的问题随着考试、实践、求职等不断出现。

  为把贫困生扶助工作做实做到位,合肥师范学院创立了贫困生认定工作三级管理负责制。根据该校2015年度统计数据,全校认定贫困生4845人,占在校普高生人数的34.5%,其中特别贫困学生561人,困难学生1466人,一般困难学生2818人。分级结果的数据化统计,为该校各项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依据。学校在图书馆、档案室、体育馆、计算机网络中心、保卫处、广播台、研究生助教助管等设立勤工俭学岗位,特别是对成人孤儿大学生结合学业和特长安排到实验室协助实验室管理和器材整理清洁、音响调节等工作,使学生受到教育、锻炼的同时,得到资助。 “我们还开展了贫困生寒暑期走访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访谈、微信等方式创新走访方式。对贫困生考研、找工作等关键时期进行精准帮扶。 2015年我校共走访555名贫困生,发放慰问金16.92万元。 ”合肥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刁文彬告诉记者。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我省的基本教育政策。近年来,我省出台相关资助政策措施,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各高校的有益做法丰富和完善了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其中的经验值得交流和推广。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