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马正银换房记:扶贫政策这么好 肯吃苦早晚过上好日子

2016年09月14日 09:4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宽阔笔直的村道旁,连片的玉米地一眼望不到头。村道另一侧,一座气派的白色2层小洋楼在成排的民房中分外抢眼。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团结村村民们的记忆里,这座楼房像庄稼一样是从地里“长”起来的,十几年里越“长”越阔,而浇灌它的,是村民马正银的双手。

  2000年以前,马正银一家5口住在宁夏同心县农村的1间窑洞里。由于土地浇不上水,一年的收成全指望下雨,而交通不便又让他很少接触外面的世界。“靠天吃饭”的命运让马正银和当地其他贫困农民一样没有太多追求。“反正少收点粮食也饿不死,就算挣了钱也花不出去。我曾经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了。”马正银说。

  马正银没想到的是,在世纪之交,他的命运彻底被改变。随着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启动,南部山区几十万贫困群众在政府帮助下开始大规模迁往更适宜居住的灌区。红寺堡灌区作为工程主战场之一,在大量接收移民的同时也迈开了大开发的步伐,马正银一家在政府组织下搬迁到团结村。

  “刚搬来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我们自己动手盖了1间24平方米的土坯房,5口人做饭睡觉全挤在这间小屋里,日子过得很苦。”马正银说,令他没想到的是,红寺堡区的发展速度太快,没几年时间,道路、灌溉等设施就建到了村里,不但打工方便,庄稼一年也能浇5次水,收成增加了好几倍。

  靠外出打工,马正银手头第一次有了几千元的积蓄,但烦心事也来了:3个孩子逐渐长大,老和大人挤在一起住不是个办法。2003年,马正银一咬牙,把全部积蓄拿出来,又从亲戚朋友处借了一点,自己买建筑材料,村里人帮工,盖了1座60多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平房。

  看着马正银换了新房,村里一些人意识到要过好日子,还得靠劳动,更多的人开始外出打工、种药材、跑运输,在各项扶贫政策支持下,团结村的产业渐渐发展起来,一座座土坯房被推倒,换成了宽敞的平房。

  日子有了盼头,马正银和妻子工作分外卖力。到了2011年,马正银家不但还清了债,手头还攒下几万元的积蓄。一天马正银打量了一眼自家的房子,觉得太寒酸,于是再次向亲戚借钱,凑够12万元买来建筑材料,在村里人帮助下建起现在这座居住面积300多平方米的楼房,并把一层改成商铺,每年收取租金增加收入。

  如今,马正银的孩子们都已成家,小儿子还在政府补贴下完成货车驾驶员培训,每月收入可观。为了让生活越过越好,马正银这几天又琢磨着再盖个羊舍,体验一把当养殖大户的感觉。

  记者采访中发现,团结村像马正银一样勤劳致富的农民不在少数。团结村村委会副主任王自福说,村民们私下比谁致富能力强,已成了村里的新时尚,团结村今年底有望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这些年我亲身体会到,扶贫政策这么好,只要自己肯吃苦,早晚能过上好日子。”马正银说。(记者靳赫、白平)新华社银川9月13日电

  原标题:马正银换房记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