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走进河南韵沟 “国字号”生态文化村是咋炼成的?

2016年09月07日 11:13   来源:河南日报   

  山区旅游通道将韵沟村与外界紧密联系起来。

  韵沟村原始民居。

    □本报记者李英华何可

  不久前,在第八届中国生态文化高峰论坛上,巩义市夹津口镇韵沟村、渑池县洪阳镇柳庄村、修武县七贤镇韩庄村等6个村被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生态文化村是啥样?和普通村庄比起来,其不同凡响之处在哪里?9月4日,记者走进地处嵩山北麓的韵沟村,一探究竟。

  “绿”——绘就生态文化村之“相”

  韵沟村地处登封、巩义两市交界的深山之中。全村人口1600人,432户,总面积8平方公里。

  站在山顶鸟瞰山坳中的韵沟村,仿佛看见一片绿色海洋。村庄被郁郁葱葱的橿树林、橡树林、松树林包围,清脆的鸟鸣声在林中回荡。

  “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2%,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最宜心肺深呼吸,每个周末我们都组队来这里登山。”郑州一家户外网站徒步领队赵同洲说。据测定,韵沟村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2万个以上,年平均气温不足15℃,是理想的休闲避暑养生之地。

  在李子洼,1000多岁的雌橿树如伞盖般张开,需两三人才能合抱。韵沟村是当之无愧的古树家园。村里出台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对古树名木进行挂牌,专人管理,全村橿树林达1300余亩,树龄在300年以上的橿树不下1000棵,树龄在200年以上的橿树不计其数。

  “韵沟人爱树,宁可没地种、没柴烧,也不会砍伐树林。”村主任李来江说,“小时候,俺村周围的山头就不准放牛羊,逮到了要重罚。”村民杨文乐回忆,上世纪70年代,周围村庄在山坡放牛羊,山上植被破坏严重,唯独韵沟村坚持封山育林,才让这数千亩树林得以长年完整延续,形成了嵩山北麓为数不多的原始森林资源。如今,林中生活着獾、松鼠、野兔等50多种野生动物,整个山村充满了生机。

  “产”——架起生态文化村之“骨”

  守着青山受着穷,曾是韵沟村的真实写照。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依托生态搞产业!驻村第一书记朱亚玲说:“作为省级贫困村,韵沟致富的关键在生态。我们以生态立村,林业兴村,旅游活村,把中草药种植、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借助优越的生态资源,韵沟村在海拔1000米的渣坡打造了集观赏性与药用一体的“百草园”,种植了120万株油用牡丹、30万株玫瑰,上万株腊梅、大樱桃等耐寒植物。

  沿山脚行走,山沟里到处是寻食的散养鸡,牛儿休闲地吃着草。一个原生态的休闲文化新农村正在形成。李来江告诉记者,韵沟村建成了巩义市唯一一家高山散养鸡场,生产的鸡蛋供不应求;招商引进河南海恩药业集团,打造巩义市南部山区干果基地和中药材基地,推广种植核桃等1500亩,种植各类中药材500余亩。

  嵩山的大草甸、嵩阴森林公园、九龙潭、蛤蟆头、天然双香炉、茂密的橡树林、富有特色的石券窑洞……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田园山水画,每年有近10万名游客慕名而来。

  名气大了,咋能招待好越来越多的游客?村里正在抓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接待能力。村道边,村民王帅家新建的两层联排小楼正在装修,他的农家乐要赶在十一黄金周开张。

  穿过村西坡的橡树林,绕过牛角洞、鹰嘴岩,从村子到嵩山大峡谷的4公里登山步道环线正在施工,再有一个月就能投入使用,露营地、河岸景观、悬崖宾馆等基础设施也在规划中,乡村旅游景观初具规模。

  “和”——铸就生态文化村之“魂”

  无论怎么发展,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始终不能变。

  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省、市级生态村、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与其说是一张张名片,更是对韵沟村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道路的一次次肯定。

  坚持把绿水青山看作子孙后代的金山银山。村两委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成立由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任组长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导组,建立巡查制度,严厉打击盗采青石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全村至今没有一家工业企业,没有一处污染源,村内保持了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

  “韵沟韵沟,除了山就是沟。”在这样的环境如何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韵沟村坚持节约至上的理念,从节约一寸土地、节约一粒粮食、节约一滴水源、节约一分资金做起,真正把每一点资源都用在了刀刃上。20余公里的村组道路,七拐八弯,因为韵沟人坚持不毁一棵树,路基基石就地取材,节约大量资金。

  从点滴做起,坚持走和谐共存发展这条路。全长4公里的旅游步道系统,完全依山就势设计,不破坏原有自然风貌。道板就地取材,在不破坏山体情况下,利用当地的青石敷设步道,既环保又节约。3座约10万立方米的蓄水塘坝形成了完善的村庄供水体系,彻底解决了全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树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活理念,村内群众自发建起了生态散养鸡场、生态散养猪场等,坚持绿色无毒,拒绝饲料喂养。村民把自家喂养的畜禽和家门口生长的野菜、野花、野果等作为主要食材,人们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吃得舒心。由于长期坚持绿色生活理念,村内群众活过九十岁的现象已十分普遍。

  “山清水秀、林茂草盛、天蓝云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景,写实在韵沟村大地上。“近期我们还将申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进一步扩建村道,修建塘坝,韵沟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李来江信心满满地说。⑧6

  链接

  为什么创建“全国生态文化村”

  “全国生态文化村”创建和遴选命名活动,旨在发掘和保护民间生态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具有区域及民族特色的生态文化传统,不断丰富生态文化的时代内涵。通过生态文化村建设,传播生态文化知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和带动美丽乡村建设。

  如何成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生态环境良好、生态文化繁荣、生态产业兴旺、村民生活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典型示范作用突出,凡符合以上遴选条件中3条以上(含3条)的行政村,即可向所在地省级生态文化协会或生态文化主管部门(林业厅、局)提出书面申请。

  “全国生态文化村”遴选命名活动每两年开展一次。目前,我省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命名的全国生态文化村已经有24个。⑧6


(责任编辑 :景远)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