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粮食日
图说三农
首页 > 滚动资讯 > 正文

脱贫致富“谁拿锄头谁定苗”

2016年09月05日 09:32   来源:内蒙古日报   

  □王枝莲

  这是在鄂尔多斯本地酒桌上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一旦敬酒过程中出现意见分歧,一句霸气十足的“谁拿锄头谁定苗”,就会让别人无话可说。

  那天在下包扶村联系对接贫困户的路上,几位同事绞尽脑汁在想如何才能让这些贫困户在最短时间内脱贫,突然有人冒出一句:“谁拿锄头谁定苗!”当时人们愣了一下,但随即大声叫好:能否脱贫的关键还在贫困户自身,他们作为主体如果自己躺着不动只等别人扶,终究是扶了一时扶不了一世,拿俗语说就是“死猫儿扶不上树”。

  也曾有过这样一些并不久远的历史:政府给贫困户发放的种羊还没等产羔就被宰杀吃了肉,政府投资给建的养殖棚圈、蔬菜大棚还没怎么运营就成为废弃的空壳,政府给发放的扶贫资金还没等过夜就不知去向……

  这样的教训应该让我们警醒:没有贫困户主动积极的谋划经营,扶贫会成为造景式的“运动”;即使贫困户有迫切脱贫的意愿和行动,没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实用技术、产业体系和市场环境,他们也会步履维艰,一旦受挫就会止步不前。

  这也就是说,首先,贫困户要有拿起锄头去定苗的主体意识。在面对笔者包扶的一个贫困户的时候,问他家养了多少鸡,答曰“没有”;问养了多少羊,答曰“没有”;问养了多少猪,依然答曰“没有”……“你是年纪轻轻的70后,住在农村有的是条件竟然连一只禽畜都不养,不贫困才怪呢!”笔者忍不住对他一顿教训。后来他才说,自己有修理农用车和农机具的手艺,最近贷款6万元开了一家农机修理部,农田只能靠有病的妻子一人打理,已经没有能力养殖……可见,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让他养殖,他就可能失去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也会在养殖过程中兴味索然、心不在焉。所以,这个脱贫致富的“苗”还得贫困户自己“定”,是种是养是经商,自己最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别人的指手画脚有时候只会适得其反。

  其次,政府和各级干部当然不能当甩手掌柜,要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需要干群合力,共克难关。现实中,农民种地会存在定苗误区,本该稀植的品种他定的苗稠了,本该密植的品种他又定稀了,不管哪种情形,最终的效益都不会理想。那么,政府主管部门和各级干部的作用就要在此显现——以科学的理念指导和帮助农户精准“定苗”。同时,定苗前后的经营管理中,还有什么条件不具备,是缺水缺电还是缺资金,这些也许是困扰贫困户多年的“瓶颈”,仅凭他们的一己之力岂能攻克,这就需要各级干部认真调研,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产品产出后,是否还需要对接市场、打通销路;市场竞争中,是否还需要打造品牌、构建产业体系……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岂容我们等闲视之!而这一切,不正是各级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待定的“苗”?

  原标题:谁拿锄头谁定苗


(责任编辑:景远)

分享到:
35.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