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电视!习近平去我家啦!”——施全友
“怎么可能?就你们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孙铭英
这是2013年11月,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施全友给女友孙铭英打电话时的一段对话。
电话的一头,在浙江打工的施全友激动得手抖;而电话的另一头,在深圳做快餐生意的孙铭英,因为正是中午最忙的时候,觉得男友在痴人说梦,匆匆挂了电话。
8月31号下午,由中央网信办主办、湖南网信办承办的“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来到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和记者谈到这段回忆时,村民孙铭英还是忍不住觉得好笑,“要不是习近平来过十八洞,给我们十八洞带来这么大的变化,我才不会嫁到这,可以说他就是我们的媒人。”
坐落在武陵山深处的花垣县十八洞村,因为有18个溶洞而得名。这里曾经是个穷得出了名的小山村,人均土地只有8分多,2013年,村里人的年收入仅有1668元。因为穷,在当地还流行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三沟两岔岩旮旯,红薯玉米苞谷粑,要想吃上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
村里没出路,青壮劳力只有外出务工,可结识的姑娘只要带回老家,婚事多半要“黄”,十八洞村三、四十岁以上的高龄“剩男”有30多个。当时,孙铭英的老公施全友就是其中一个。
2012年底,40岁的施全友和重庆姑娘孙铭英在网上已经聊了1年多。可来到十八洞一看,连农村出身的孙铭英都傻了眼,坚决断了嫁给施全友的念头。春节过后,她撇开男友,独自去了广东打工。
改变就发生在孙铭英走后的一年。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视察,就坐在施全友家里的院坝里,和乡亲们一起聊怎么脱贫致富。调研中,习总书记首次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希望十八洞的干部和百姓一起,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模式。
不久后,十八洞来了一支6个人的扶贫工作队,龙秀林担任队长。精准扶贫首先就是要找准“扶谁”的问题。经过“三榜三审九个不评”的程序,3月,全村精准识别出贫困对象136户,共542人。
找准了对象,接下来就是扶什么?怎么扶?
首先,为了打破山里人“坐等靠要”的老观念,工作队想了个狠招儿——在村里开展“思想道德星级评比活动”。按照“支持公益”、“遵纪守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6项内容,村民们互相投票,互相打分,最终由分数的多少,确定思想道德星级,最高的6颗星,最低的2颗星,并制作成门牌挂在家门口。
农村本来就是个熟人社会,大家都好面子。有了这个狠招,原本寸土必争、开口要钱、不愿为村集体建设出力的现象出现了好转。
政府投资,百姓也跟着纷纷出力。一年时间,十八洞通了路,通了水,改了厨房,还改了厕所。“2014年,我再来十八洞的时候,我又傻了眼,变化太大了!”和记者聊到这时,孙铭英又忍不住哈哈笑起来。
“第一次来,上厕所都要打着伞,就是两块跳板一个坑,我都怕掉到粪坑里。现在你看,抽水马桶,多方便。还有,我第一次来穿着高跟鞋,这个堂屋(客厅)都是凹凸不平的泥巴地,我还摔了一跤。现在水泥地板,平平整整,我闭着眼睛都能走。”
还有马路、房屋等等,孙铭英带着记者房前屋后地看变化。她说第二次来,自己内心坚决不嫁到这的想法就松动了。不过,最终让她心甘情愿嫁进来,还是因为村里产业的发展。
要摘掉“贫困”这顶帽子,必须要有集体经济。经过专家科学测量与市场分析,十八洞村决定发展猕猴桃产业。可村里土地少,工作队和村干部就在土地多的邻村流转了1000亩土地,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想法是好,钱从哪来呢?
按照国家给贫困人口每人3000元的扶贫产业资金,十八洞共有162万,再加上州县财政拨款,总计294万。靠着这笔钱,十八洞和湘西州上的一家企业合作,成立了“苗汉子果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600万。企业出资306万,占股51%;村集体出资294万,占49%的股份。可猕猴桃要3年才能挂果产生收益,中间田间管理、后期市场营销等算下来,产业要上路另外还需要1000万的资金,这么大的缺口,上哪去填满呢?
去省上要?队长龙秀林第一个反对,真要了,习总书记提出的“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就大打折扣,因此这个方案很快被否定了。最终,公司以猕猴桃产业园的经营权顺利从银行贷到了款。
(图片说明:扶贫工作队队长龙秀林设计的一杯热茶造型稻田)
有了起步资金,2014年,千亩猕猴桃产业园终于顺利落了地。“现在我们的猕猴桃存活率至少在90%以上,长得相当不错,明年就可以挂果了,欢迎你们到时候再来采访,品尝我们的猕猴桃。”龙队长兴奋不已地说道。
另外,为了度过眼下这三年,十八洞村养殖黄牛70多头,山羊800多头,另外年出栏仔猪1600多只。组织了54名妇女成立苗绣发展团队,与4家公司签订协议,一年创收5万多元。随着十八洞的名气越来越大,加上优美的自然风光、古朴的苗寨以及纯朴的民俗民风,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农家乐也顺势而起。截止到2015年底,十八洞村人均收入增加到3580元,269人摘了穷帽子。
苞谷打成粉,和剁碎的红辣椒拌好,舂成坨后放进坛子,腌制7天,入锅翻炒、煸干加料、最后倒少许菜籽油,一盘金黄金黄的苞谷酸就上桌了。清冽酸辣的香味扑鼻而来,刺激着来客的味蕾,让人不由得直咽口水。“来来来,尝一口,这是我们的苗家特色。”孙铭英热情招呼记者。
去年初,嫁到十八洞村的孙铭英,凭着自己的好厨艺,再也不出去打工了,而是留在家里开了个农家乐。除了苞谷酸,还有湘西腊肉、稻田鱼……都是她留住八方游客、脱贫致富的秘籍。
现在的孙铭英负责厨房,老公施全友负责收账和采购,一年下来,夫妻俩在家门口就赚了4万多块钱,还一次性全款买了个面包车,今后出入就更方便了。
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客人招呼得巴巴适适,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附近邻里都觉得,施全友这个曾经的“老大难”如今讨了个特别能干的巧媳妇,成了人人都羡慕的对象,他干脆就把农家乐取名为——巧媳妇。
“我是真的觉得我嫁对了。”说到这句话时,孙铭英满脸的幸福。
(央视记者 李艳君)
(责任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