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 保险公司业务员与赵石畔镇水掌村村民代表签订农产品保险协议。
图② 在李家洼村杨成军家,王建宏查看光伏发电电表。
图③ 韩岔镇韩岔村修起了首条水泥硬道,并配备了太阳能路灯。
图④ 韩岔村村民利用机井灌溉庄稼。
本报记者 袁 勇摄
横山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鄂尔多斯草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区域内丘陵沟壑纵横,黄河支流无定河穿流而过。傍晚时分,登高远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景象就浮现在眼前。
然而,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与壮美景色一同成为横山县标签的还有“贫穷”。2002年起,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开始在横山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10多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900多万元。近日,《经济日报》记者来到横山,探寻华能人的扶贫脚步。
一股干劲,打开新局面
横山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南部丘陵沟壑区。从横山县城出发,往东南方向进入深山,一路上峭壁深谷。
一个小时后,记者到达当地有名的贫困村——韩岔镇韩岔村。前两年,这里的村民还面临着缺路、缺水、缺电的问题。
2015年,唐凯从华能集团来到横山县挂职副县长,从事扶贫工作,在这里,按照华能“中央企业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百县万村活动”安排,帮助解决当地贫困村的缺路、缺水、缺电问题。
进山的一条弯曲狭窄的道路,是韩岔村与外界连接的唯一通道。前两年,这条路还是一条泥土路,由于狭窄不平,大型车辆很难行驶,若逢雨雪天气,道路便泥泞不堪,进山出山几无可能。
“没有路,脱贫也就不可能。”在唐凯的牵头组织下,通过华能投入扶贫资金和村民自筹等方式,很快修了一条4公里长的水泥硬化道,汽车陷进坑里出不来的日子一去不返,机械设备也得以运进村里,帮助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路通了,水和电的问题很快就摆上了桌面。水,曾是韩岔村村民心中的痛。横山地处干旱地区,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升,蒸发量却超过1000毫升。在韩岔村,生活用水都靠村民骑着驴去4公里外的地方驮。回想起半辈子的缺水日子,村民刘巨恩说,“有的喝就不错了,一盆洗脸水全家用,洗澡想都不敢想”。
韩岔村地处大山深处,通自来水几无可能。唐凯决定,建造集雨场窖解决用水问题。集雨场窖从表面看是一个斜坡水泥平台,在平台最低处开一口窖井,下雨时,雨水可以顺着斜坡流入井中,予以储存使用。场窖修好后,韩岔村的村民告别了用驴驮水的日子,院子里也种起曾经因为缺水而不敢种的蔬菜。
“以前用电认命,现在用电任性。”村民用这样一句话形容韩岔村这两年的用电变化。曾经的韩岔村,虽然通了电,但电力设备难以保障村民的用电需求,断电现象时常发生,唐凯介绍,“用个大型器械,都要后半夜大家都睡了才行”。为解决这一问题,唐凯帮助韩岔村安装了一个50KVA变压器,400多人的用电终于“任性”了起来。
一年之内,韩岔村通路通水通电,从“原始”中走了出来。华能集团党建部社会责任处副处长温光华已经是第二次来到韩岔村,他清楚地记得,村支书王兵去年上任时总是愁眉苦脸的,如今笑得合不拢嘴。
韩岔村不是华能扶贫的唯一受益村。到2017年,华能计划投入1400余万元,帮助43个贫困村解决缺路、缺水、缺电问题。
一份情怀,送来新希望
王建宏中等个头,说起话来不紧不慢。与唐凯一样,王建宏也是华能选派到横山的挂职干部。2015年,这个“北京来的干部”来到横山镇李家洼村担任第一书记,给两个贫困家庭带来了希望。
当王建宏来到李家洼村的杨成军家时,早已失去语言能力的杨成军,一把抓住王建宏的手紧紧不放,笑啊笑……
杨成军是一名瘫痪在床的残疾人,因失偶由84岁的母亲照顾,女儿刚上初中,除了低保之外,家中几无经济收入,是李家洼村“贫困户中的贫困户”。
来到李家洼村挂职后,王建宏就把杨成军家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不但时常探望他,送去米面油和慰问金,还自费3000元为他购置了护理床具和照明设施。当地村民说,杨成军曾经一脸愁容,如今逢人就笑。
“他家比较困难,我应该帮他。”谈及这些付出,王建宏不紧不慢地说。
在记者要离开杨成军家时,一个行走不便的中年人走了进来。王建宏告诉记者,这是他帮扶的对象李体壮。
李体壮因患小儿麻痹症几乎没有劳动能力,儿子又双耳失聪。王建宏带着李体壮的儿子看病,去了横山的医院、榆林的医院、西安的医院……
谈起王建宏为他们家做的事,李体壮掏出一张纸,说这是他托人写的感谢信,早就想寄给王建宏的单位,却不知道地址在哪里……
细心周到的王建宏,并没有把帮扶仅仅停留在钱物的资助上。为解决这两户人家几无收入又没有劳动能力的问题,他联系协调县电力部门,为他们安装了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让发出的电入网,使两家人每年通过“卖电”增加3000多元收入。
教育的贫瘠影响着横山人的下一代。2014年起,华能集团开展了“栋梁工程·新长城贫困生关爱行动”,每年资助50名贫困大学生和100名高中生。
“我要报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农业技术,改变我们横山的农业现状,因为我们这里种地太辛苦了。”在横山中学,受资助的高三学生侯巧弟向记者诉说着自己的志向。侯巧弟家庭十分困难,华能的资助让她能够顺利读完中学。
在唐凯看来,华能的助学工程不仅是经济上的帮助,也是对学生们心理上的支持,“希望他们上学时心理能够安稳一些,没有自卑感。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珍惜机会,学有所成,回报社会”。
一种眼光,塑造新动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横山彻底摆脱贫困,就必须找到符合横山特点的发展之路。
李家洼村是一个城中村,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村民收入十分依赖商业经营和房屋租赁。然而,这里近年来欠账现象十分普遍,村民收入锐减。
王建宏认为,李家洼必须发展具有“造血”功能的产业。他带着村干部走出横山,前往多地考察产业发展经验。村支书李生苗对记者感叹:“不是建宏带我们去那么多地方,我哪里看得到外面做得那么好,又怎么会想到李家洼未来怎么走?”
王建宏还邀请陕西科技大学的专家来村里考察,结合横山县发展规划和李家洼村的特点,制定了《李家洼村“十三五”发展规划》。按照规划,李家洼村将构建生态农业、旅游餐饮、农产品加工和城乡物流的村域产业发展空间。用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整合现有资源,做强集体经济,让村民早日致富。
在双城乡王梁村,作为副县长的唐凯也在推动着产业扶贫。在深山村落中,养羊是村民创收的主要手段。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很多贫困村难以扩大养殖规模。为此,唐凯在王梁村设立了100万元产业扶持基金试点,累计扶持200余名贫困村民,实现了当年放款当年见效,还款率100%。尝到甜头的唐凯在赵石畔镇水掌村等地进一步实施了互助资金协会模式。为解决贫困户抗风险能力低的问题,唐凯还协调保险公司,以低价为贫困户的农产品投保,确保他们遭遇灾害时不会返贫。
扩大养殖规模并不是唐凯的最终目的,他考虑的是整个横山的发展。如何让横山羊打开市场,成为他思考的又一个问题,而发展电商成了他心中的答案。
在唐凯的努力下,横山县委托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编制完成《横山羊肉品牌战略规划》。同时,在他的推动下,华能出资注册“华助农发”、“陕北牧耕”等品牌,以推动产品标准化的方式推动横山农产品进入各大电商平台。“通过推动横山电商与农产品产业发展,形成‘买横山、卖全国’的产业结构,让村民从根本上告别贫困。”唐凯的思路十分明确。
同时,唐凯也希望借机把横山打造成陕北的物流中心,“电商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经济转型。当进一步完善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吸引人才集聚,便可以形成横山发展的重要一极。只有发展具有内生动力,横山才能最终摆脱贫困”。
在华能人的助推下,横山近些年扶贫效果显著。2014年,横山县在册贫困村110个,贫困户18033户,贫困人口52974人。2016年在册贫困村为74个,贫困户6106户,贫困人口15458人,三分之二的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