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滚动 > 正文

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是扶贫关键

2016年08月30日 14:15   来源:河南日报   

  □本报评论员吕志雄

  《人民日报》8月27日“今日谈”刊文《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文章举了一个例子:有位“第一书记”吐槽,扶贫化肥运进村,有的贫困户却不愿动手搬,理由是“你和上头签订了脱贫军令状,到期完不成目标,上面拿你开刀”。“第一书记”深为这种“等靠要”思想着急。

  脱贫攻坚到了现在,这样的贫困户应非个别。笔者采访时也曾遇到乡干部吐槽,政府为一山区镇修路,想着当地人贫困,修路这活儿先紧着他们,干一天就有一天的钱。可当地村民却宁愿躺山坡上晒暖也不愿意干活,有人去干活,那些晒暖的还嘲笑人家傻瓜,结果干活的干两天也跟着晒暖去了。这样的一些贫困户,把吃救济当作理所应当,把贫困当招牌、荣耀,对扶贫工作存在着“看客”心理,你做你的,与我无关,我只伸手拿国家发给我的救济。

  对这样的贫困户该咋扶贫?《人民日报》那篇文章给出的答案是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多想想由内而外‘扶’、从里到外‘富’,先解决‘志穷’,再解决‘人穷’,帮助落后者‘学会自己走路’。”这固然是个方向,但具体该怎么做呢?

  俗话说:“天雨不润无根之苗”、“枪尖不利,弄折枪杆”。对这样“看客式”的贫困户,必须先治其思想病,让其长出生存的“根”,磨利解决贫困问题的“枪尖”。不然,再多的金钱救济,再多的物质供应,都会打水漂,起不到脱贫的作用。

  欲治思想病,“第一书记”挨家挨户谈心,是会起到一些作用的,但其作用多大,却很难预料。最根本的是改变当下救济的办法。保证日常生活的救济是必须的,但除此之外,还要以工代赈,让这些贫困户动起来,人越歇越懒,越干越会干,也越想干,让其在劳动中得到报酬,促进其思想转变。救济之时,还需要“有偿”,要求其拿出脱贫想法,制定出脱贫规划,对有想法有规划的贫困户不妨多给些救济钱粮,对其脱贫的想法与规划要督促其落实。此外,还要对那些带头脱贫、愿意脱贫的予以奖励表彰,从而形成一个氛围,谁脱贫谁光荣,彻底改变那种“穷不怕”、“穷光荣”的心态。

  “看客式”贫困户,一般情况下除了思想问题,还有技能上的问题,就是什么也不会做。这就需要能人带、能人帮。据中新网报道,8月27日,甘肃临洮县机场村广场80多户群众排起长队,前来领取共计1000多万元的分红。退耕还林的机场村曾经很贫穷,只因当地村民边国胜是个能人,创办了苗木公司,送技术上门,承担市场风险,带动一村80多户农民种树脱贫致富。当前,我省农村返乡创业的农民能人有很多,如何把能人创业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让能人帮带“看客式”贫困户脱贫,是否该有一些政策或资金支持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少”,对“看客式”贫困户不能止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还要变其思想,助其脱贫,这是精准脱贫的难题,也是精准脱贫的应有之义。

  “天雨不润无根之苗”,对“看客式”贫困户,必须先治其思想病,让其长出生存的“根”,磨利解决贫困问题的“枪尖”。不然,再多救济都起不到脱贫的作用。

  


(责任编辑 :高原)

分享到:
35.1K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