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央乡村工作会议
2023稳秋粮 夺丰收
首页 > 特色产业 > 正文

“螺蛳壳里做道场”

2022年09月15日 13:41   来源: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林单丹 王春植
  守着渤海湾,天津老百姓一向调侃自己“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对各类淡水水产也是格外喜爱。从吃饱到吃好,水产品的优质蛋白保障了人们营养素的均衡摄入,更成为疫情期间都市稳产保供的重要选择。
  然而天津作为结构性缺水城市,要满足和丰富百姓的鱼肉蛋白需要,市场和企业都急需寻求一条集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型渔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为一家国有企业,我们有义务为天津老百姓的‘菜篮子’里增加一条安全优质的‘天食鱼’。”天津农垦渤海农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思堃表示,去年开始,集团旗下天津天食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利用8400亩水面,打造高标准智能渔业基地,在高效循环养殖的同时,示范带动天津都市渔业发展。
  科技畅联
  育出一条“科技鱼”
  潮白河波澜壮阔,青龙湾潺潺流过,两河交汇处,稻海渔歌。这里是天津市宝坻区里自沽农场,天津天食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诞生于此。公司占地千余亩,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水面条件,建造了高标准水产品养殖基地。
  8月中旬,在高温天气下,天津持续降雨,夜晚的塘面不再平静。水面上一张张小嘴翕动,它们是上万条求生的鮰鱼。
  “铃铃铃……”天食水产智慧渔业基地的合伙人徐亚洲的手机上传来了鱼塘里溶氧仪自动拨出的报警电话,此时塘里的含氧量已经低于最低限度,增氧机开始自动增氧,鱼群团团“抱”住了增氧机。徐亚洲赶紧叫上工人到基地进行应急处理,轮岗值起夜班。
  “那晚我们处理得及时,没有一点损失。有智能化监管系统,平时鱼塘夜里都是无人值守,塘里的溶氧仪随时监测含氧量,一旦低于设定最低值,增氧机会自动制氧。”徐亚洲打开手机,展示着溶氧仪实时传输的溶氧数据曲线。“我们甚至都不是通过报警,而是用曲线去预测、去判断鱼在池塘中的状态。”本科学习动物营养学的徐亚洲,通过智慧渔业基地高标准智能鱼塘中的设备和数据,将现代化渔业养殖理论“照进”了现实。
  “不算累,眼前这片水面都是我一个人喂。”基地工作人员魏师傅负责几百亩鱼塘的饲料投放,让他感到轻松的是科技“神器”的助攻。原来鱼塘岸边矗立着的如水泥搅拌罐的设备,是由天食智慧渔业养殖基地自主研发配套的集投喂、搅拌、称重一体的全自动投料机。
  魏师傅只需将饲料逐样放入,随后一切交给机器运转。饲料投放与智能监测系统联动,根据塘里的溶氧量随时调控喂料量,实现精准投喂,饲料成本每吨能节省50元。而相比于传统渔业养殖的投喂方式,还能节省约70%的人工成本。“过去500亩的鱼塘,传统的投喂方式需要雇佣15个工人。全自动投料设备使用以后,只需要3个工人就可以实现鱼塘的运转,每年工资成本大概节省近50万元。”天津天食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尚东维算了这样一笔账。
  天食智慧渔业将每个单独的池塘都联入了“池塘数字化智能监测系统”,发扬“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神,精细管理池塘各项数据,实现了对池塘水温、溶氧、喂食等24小时实时监测。
  联农惠农
  产出一条“致富鱼”
  江边城外、半天妖、屯老二等连锁餐饮火爆,让吃鱼成为一件时髦事。烤鱼、炖鱼横扫各地餐桌和年轻人的朋友圈时,也对这项料理的主角——鮰鱼等淡水鱼需求提出市场挑战。
  从养殖端来讲,鮰鱼等淡水鱼养殖在天津水产养殖业中占比很小。“从去年我们就预估,今年鮰鱼市场好。我这400多亩池塘,预计盈利能达到六七百万元。”徐亚洲幸运地捕捉到了新商机。8月份是鮰鱼收获季,也是鱼塘藻死亡高发期。有了智能渔业设施和数据的保驾护航,徐亚洲“赌赢”了创业,大规模养殖的鮰鱼全部得以安全出塘。徐亚洲笃信,通过智能手段进行精准养鱼,今年基地年养殖鮰鱼超百万斤。
  打开了新赛道,精准破解了年轻人对食品健康、安全的焦虑,淡水鱼在天津引起新“食”尚。
  大规模养殖、销售水产的关键是要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提升品质这一核心竞争力。徐亚洲说:“基地周边不少个体农户以养虾为主,起初对于我们的鮰鱼养殖质疑声不断。”随着鮰鱼生产售卖的火爆,周边的养殖户开始向徐亚洲等基地员工打听起销售情况,村民养殖观念悄然转变。除了像徐亚洲这种以合伙人入股的方式,天食水产公司还邀请了职业运营团队对接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流转村镇的池塘进行高标准改造,倒包给农户带动养殖。
  “农户最担心的还是销售问题,怕水产品市场变化大,赚不到钱。”尚东维道出了养殖户心里的担忧。为了保证养殖户的利益,公司立足自身国有企业品牌和资源,实行“订单农业”模式,和京津冀地区的连锁餐饮采购企业锁定了1-3年的价格,并在养殖端和养殖户锁定好价格,实现销售端和养殖端双重稳定,保障利润空间。
  近年来,天食水产公司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资源优势,通过技术引流、产业示范、联农带农等创新模式,建立起可追溯的养殖体系,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全面监管,有效保证了水产品质量安全,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可实现联农带农千余亩,带领更多百姓致富。
  生态循环
  养出一条“绿色鱼”
  在天津这样的都市型农业城市中,水产养殖产业只是大农业中一环。“保障生产高质高效的同时,与周边产业和谐统一,高效实现大循环是都市渔业的追求。”天津农垦渤海农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修同担当起了集团循环农业的总指挥和总调度,带领集团打通内部多生产领域“筋脉”互联,实现都市农业“真循环”。
  天津渤海农业集团有个高效智能指挥中心,它就是位于宝坻区大钟庄农场的高标准农田农业生产资源综合管理平台。物联网技术下,周边百万蛋鸡养殖、黑水虻养殖、奶牛养殖、生猪养殖等项目的生产画面在平台实时呈现。画面背后是数字信息的互联相通。一连串畜牧产业与水产养殖、农业种植相融合的循环农业模式实况在屏幕上逐渐清晰。其中,黑水虻的养殖车间成了中间关键的一环。
  渤海农业集团的畜牧板块中,包括2个百万只蛋鸡养殖场和兄弟单位的生猪养殖场、奶牛养殖场等。集团将解决畜禽粪污与水产养殖高效结合,小小的黑水虻养殖板块担当了大职责。黑水虻是腐生性的水虻科昆虫,繁殖迅速、吸收转化率高、容易饲养,能够取食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生产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是优质的鱼用饵料。“我们利用鸡粪生产黑水虻鲜虫及生物有机肥的自动化产业链,既处理了粪污,黑水虻又可以用作我们食用鱼的优质蛋白来源,保证水产品的品质。”尚东维说。
  2021年,黑水虻养殖项目作为渤海农业集团百万只蛋鸡项目粪污处理配套项目,成了连接畜牧产业和水产养殖产业的关键纽带,助推了生态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天食水产公司也在践行自身“小循环”。“这是生态循环渠,养殖用水排放到渠里之后,经过天然的沉淀过滤及净化消毒等流程,之后回到蓄水区循环使用,能够保证鱼塘的水质。”鱼塘边的循环水管道不停地涌出清澈的池水回到鱼塘,尚东维介绍,“都市渔业发展没有过多的养殖水源,循环用水满足生产一直是企业努力的方向。”
  作为天津淡水鱼养殖的“渔业国家队”,渤海农业集团将保护地区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作为企业发展的前提。2021年,渤海农业集团开始建设尾水处理设施设备,建立养殖尾水科学化处理流程,通过水源水沉淀过滤消毒、场内养殖用水生态循环利用、养殖尾水零排放等措施保证养殖用水及环境安全,全年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程共处理尾水40余万立方米,覆盖1232亩养殖池塘。

(责任编辑:梁木)

分享到:
35.1K